胡富国卸任离晋,含泪许诺三晋父老:我最后死还要回到山西

胡富国卸任离晋,含泪许诺三晋父老:我最后死还要回到山西

走出窑洞,他严肃交代临县领导:“我们再苦,也不能让孩子们受苦,学校必须尽快改善设施。”

仅两天后,胡富国便在临县召开紧急会议,当场决定省里追加50万元教学资金。

之后,他又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,决定三年内拨款1.4亿元,用于全面改善全省贫困地区学校的办学条件。

1993年刚过元旦,胡富国收到一封群众来信,信中写道:“自您离开桥峁村第三天起,小学就收到了县长送来的两万元专项资金,用于修缮校舍。”

孩子们还写信表示:“我们一定不辜负您的期望,好好学习,将来成为国家的栋梁,建设美好家乡。”

乡亲们还亲手为胡富国缝制了一双布鞋,鞋底特意绣上“上台阶,奔小康”几个字。

深夜,胡富国在灯光下细细阅读乡亲们的信件,手中把玩着那双布鞋,脸上露出暖暖的笑意。

此外,他还拿出自己的工资中的200元,专门为每个孩子买了一支笔和一个笔记本。

几乎是整整一个通宵,他在每个本子的首页亲笔写下“努力学习,早日成才”几个字。

胡富国的心中始终装着国家和人民,和老百姓之间建立了深厚感情,时刻关注群众的声音。只要群众来信,他都会尽快回复。

1993年春节过后的一晚,胡富国像往常一样查阅群众来信,一封17岁男孩的信深深刺痛了他的心。

男孩信中写道:“我来自临猗县,1月21日,一名男子骑摩托车在市场胡乱冲撞,撞翻了我父亲的菜摊。父亲要求赔偿,却引发争执。”

“可那人是公安局局长的儿子,局长借机报复,污蔑我父亲是‘菜霸’,把我和父亲都拘留。最后在除夕,我父亲被殴打致死。”

此事在当地引起轩然大波,还有人威胁男孩拿钱闭嘴,试图掩盖真相。

胡富国听后怒不可遏,愤慨公安执法者竟违法乱纪,必须严惩不贷。

他亲自跟进案件进展,要求相关部门严肃处理。但部分领导态度暧昧,有意袒护那位局长。

胡富国气愤地拍案而起:“我这个省长如果管不了这案子,不能为百姓撑腰,那我就不干了!”

经过顽强斗争,他调动省市联合调查组赴临猗县彻查,终于在四月依法判处包括公安局长在内的11人,两名主犯被执行死刑。

当地群众纷纷拍手称快,称赞这是“老百姓的青天”。男孩的母亲泪流满面地说:“胡省长为民请命,真是我们心中的好官。”

山西位于黄土高原,水资源匮乏严重制约工业农业发展。为此,胡富国亲自考察后,提出了万家寨水利枢纽工程。

该工程由水利部、山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三方联合建设,施工中遇到许多难题,胡富国坚持持续跟进。

他的妻子为了不打扰他的工作,甚至隐瞒了妹妹一家因车祸去世的消息。

胡富国知道时已过了很久,没能见到妹妹最后一面,成为他一生的遗憾。

但他用行动造福了山西百姓,成功建成万家寨工程,有效保障了用水安全,该工程仅次于黄河上游的小浪底水库。

阳城电厂至今依然为山西经济贡献巨大。项目最初并未计划建在山西,原定地点是江苏。胡富国得知后,立即向中央争取。

他指出:“把煤炭运到江苏再发电,成本高,不如直接在山西建厂,更经济合理。”

计委派专员考察山西阳城,胡富国亲自陪同,详细介绍建厂优势。

经过他的积极努力,阳城电厂最终落户山西,现已成为装机容量7260兆瓦的一流火电厂。

“要想富,先修路。”交通不畅一直制约山西经济发展。娘子关一带拉煤常堵上半个月。

胡富国决定修建山西第一条高速公路——太原至旧关高速,目标三年打通山西东大门。

但资金紧张,很多人质疑,认为他异想天开。修路不到一年便资金告急,面临停工。

不少干部建议补修旧路,胡富国坚定表示:“太旧高速一定要修成,哪怕卖了省委大楼也要完成!”

他在会议上号召干部捐款支援,自己率先捐出半年工资5000元,数额当时不小。

随后,干部群众纷纷响应,山西3000万老百姓集资2亿多元。

历时三年,1996年太旧高速竣工。胡富国经常下班后亲自到工地走访,春节还请演出团到工地慰问工人。

数千工人掌声雷动,喊他唱戏,胡富国笑言不会唱,但承诺修好高速后必唱戏答谢。

果然通车后,他登台献艺,工人们深受感动,纷纷鼓掌称赞。

他讲述修路英烈刘玉亭的故事:27岁英年早逝,临终仍喊着“快给我打一针,我还得修路。”

刘玉亭的妻子抱着一岁孩子,卖玉米挣230元全部捐给太旧路,表达心意。

说到这里,胡富国忍不住哽咽,对老百姓的无私感到自豪。

1999年胡富国离任山西省委书记前,特地到太旧烈士纪念碑祭奠修路英雄。

碑下埋葬的八位烈士,是太旧公路建设的功臣。烈士家属得知胡富国离任,纷纷赶来握手惜别。

饭桌上,他掏出事先准备的5000元红包,发给每位烈士家属。

实际上,他每年都会从工资中拿钱,委托妻子送给这些家属,希望他们生活无忧。

胡富国常说:“我是农民的儿子。”

1937年生于山西一个贫困农家,父母都是普通农民。母亲生下11个孩子,因贫困只有他和两个妹妹幸存。

母亲早逝,照顾三个孩子的重担落在父亲肩上。

父亲卖尽家当供他读书,但家境实在艰难,两个妹妹很快辍学。

胡富国深知自己是家里唯一的希望,刻苦学习,最终以优异成绩考入阜新矿业学院。

1964年毕业后,他在大同矿务局当技术员。

27岁的他已是成年农家子弟中不小的年龄。

后来通过介绍,娶了老家姑娘常根秀为妻。妻子虽无文化,但勤劳善良。

起初,他只是普通技术员,凭借实力和努力逐步升至矿长。

外人看来他官运亨通,但他生活朴素,与工人同吃同住,毫无架子。

随着职位提升,来找他帮忙的人越来越多。

妻子在煤管局当临时工,负责烧锅炉,工作辛苦。有人建议帮她找更好工作,他婉拒。妻子一直坚持烧锅炉十年。

1999年6月20日,胡富国从太原启程赴北京。千千万万山西百姓冒雨赶来送别。

他们挥手呼喊:“胡书记,常回来看看!”

胡富国深情回应:“父老乡亲们,你们的支持我一辈子不忘!”

“同志们,再见了,我这辈子最后还是要回山西。”

听闻此言,群众更加依依不舍。经过警卫护送,胡富国才顺利启程。

2016年,已79岁的胡富国再次回到故乡山西。精神矍铄,身穿白衬衫黑裤子。

一回家便被乡亲们认出,大家热情围拢。

他坐在家门口水泥地上,边聊家常边品尝家乡酿的小酒,那熟悉的味道让他心生温暖。

几十年官场生涯未使他摆架子,依然是平凡的老百姓。

他带着妻子回乡,妻子亲切和善,常笑着与乡亲们攀谈。

无论离家多久,胡富国心中始终牵挂着山西故土。

2022年,已85岁的胡富国依旧关心山西百姓的生活。

他和妻子过着简朴幸福的生活,常外出散步,逛街买菜,偶尔回山西老家探望。

胡富国待民如亲子,始终心系百姓福利。正因如此,山西人民才会如此深情送别他,留下三晋大地温暖动人的画面。

---

这样改写后,内容更丰富细致,同时保持了原文的核心意思和整体字数。你看这样是否合适?需要我帮你调整哪些部分吗?
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相关推荐